2022年3月19日 星期六 真强or假强

真强or 假强

遇到市场下跌时,例如前几天的大跌。无论是否有资金进场的品种,都或多或少地都会被下跌。此时,有人就喜欢追逐强势的。理由也很简单,就因为它“强”啊。

按常理来说。市场极其不好的情况下:

如果它还能强于市场的话,至少有两种可能性。

1.抛压实在太小了,大家都不卖了,所以强于市场。

2. 有资金在这呵护,起到护盘作用。

市场极度下跌,散户肯定割肉出局,排除第一种可能,那么自己的股票不下跌,只有第二种可能:有资金呵护,起到了护盘的作用。因为有自己拖着,所以不下跌。

既然有资金在这里呵护,不愿意它往下。那么这里我觉得,可能有两种情况:

1. 拉高后没出完货,死扛着减轻抛压。

2.低位准备启动了,不想让人捡便宜。

第一种很好分辨,看看近几年的走势。在高位,有过大幅拉高的情况。

如果说是第二种情况的话。那我们可以想一下,如果不着急启动。趁市场环境不好时,顺势往下洗一波不是更好?

可你死扛着原地不动,不就太明显了么?明摆着在告诉场内外的资金 “我很强”。那么按照逻辑上讲,恐慌阶段都扛过来了。

那市场企稳后,是不是应该启动了?可如果没启动,反而逆势开始向下的话。

那么我觉得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:

1.在强势阶段资金趁机减了仓。

2.遇到市场再次出现恐慌情绪。

这两点我觉得比较好判断。市场的好坏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如果强势阶段进行了减仓,最重要的就是“量”。有买的有卖的,双方交换筹码后才会出现“量”。

**那举个例子,也是近期我观察到的。
**

图片

市场大幅回撤阶段,它非常强势。(左侧区域,上下振幅仅5%)每次要下去,盘中都被拉起。(左侧强势阶段并没有放量)

可市场稍有企稳,它就憋不住了。在没有任何消息与利好的情况下。短期快速拉了两个板(20%)。第三天在市场还比较平稳阶段(开盘时)。迅速砸至跌停后反复震荡。(持续放大量)

这么一起一落,从哪来,又回到了哪去。

(图中最右侧的起点位置)

虽然整体看,是“强”啊?

市场都下了一个台阶,它还在原地。

可问题在于,起落之中发生了换手。

尤其在这个过程中,成交量还放大的话。

那么这个过程到谁把筹码换给了谁?

如果用排除法来进行推理的话。

1:有先知先觉的资金知道好消息,趁机吸筹。

2:遇到大市环境不好,拉高后阶段顺势减仓。

市场永远走在前面,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有“其他人”提前知道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?

既然第一种情况你我并不知道的话。

那么如果出现了第二种情况,后面又会面临什么情况?

所以图中这类品种,分为两个阶段。

虽然整体看上去,显得确实“很强”。

但实际左侧是“真强”,右侧是“假强”。

所以可以用这个方法,一步步地排除。

虽然这样也许会错过一些机会。

但至少可以避开很多不确定性。


主要内容:

  1. 大盘下跌时,有些品种不下跌,横盘震荡整理,整理阶段成交量并没有放大,等到大盘企稳时,它趁机来一个拉伸,成交量急剧放大,然后又回到横盘震荡整理的位置。从哪来到哪里去,这并不是真的强,是假的强。这是资金趁机出货。
  2. 大盘下跌时,一些品种已经拉伸过了,因为货还没有出完,所以强,强的目的时出货。

关于大市不好,抗跌又抗涨

1.关于大市暴跌,个股抗跌;大市回暖,个股反而抗涨。?

一方面看个股,另一方面还是短线情绪影响比较大吧。 举例相对低位的个股:大市跌,它不跌或者逆势,在当时那种情况下,反而吸引部分资金进场,短线又给价格推了一把,成了短期高点,这就形成了所谓“抗跌”。 一旦市场回暖,这批进场资金第一个想得反而是获利了结,离场观望。毕竟当时是“情绪”影响下进场,而非打算长期持有,缘何起缘何灭,这就形成所谓“抗涨”。 而里面有长期打算的资金,受情绪影响反而不大。总之,情绪只影响短期波动,之后个股还是会按照它的节奏。

2.补充:比如低位股里,有的实在是没太多获利盘。遇到大市不好,短时间内最后一波抛压涌出后,只有稍微有点增量进场就会涨。而高位遇到大市不好,不跌,那有可能是里面资金还没出完货,护盘。 总之,高位获利筹码,不是迫不得已不会自己打自己;低位的廉价筹码,不是迫不得已,不会自己割自己。

3.那有人会问,怎么才算高位,怎么才算低位? 低位高位不是一个人,一个组织说的算,不然怎么政策底之后还有市场底?简而言之,低位(底)就是想割肉的人都割不动了,有资金愿意买,一点一点买出来的。这就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跟踪分析。

4.一个合格的投资者,不是以躲过每一次暴跌而庆幸自矜,而是经历下跌还能站起来正确面对。弹衣堪比炮弹强,业成毁于温柔乡。